掌控欲強的母親因自身安全感不足,所以會通過掌控小孩來提升自我價值感。
控制欲強的母親主要分兩種:強勢的母親和假開明的母親。
強勢的母親
她們會直接替孩子做各種決定,強勢地命令孩子去服從。
她們說一就絕對不許孩子說二,孩子沒有任何反抗的餘地,如果孩子嘗試反抗的話,他們就會受到更嚴厲的懲罰。
為了避免被嚴厲的母親狠狠教訓,他們衍生出的生存法則就是——乖乖聽話。所有事都乖乖照媽媽的意思去做,那自己就安全了。即使他們長大了,他們還是會牢牢遵守這一套生存法則,聽母親的,聽老師的,聽老闆的,聽伴侶的,聽別人的話就不會出事了。
假開明的母親
這一類的母親則是會披上開明的外衣,去詢問孩子的意願和喜好,但是她們僅限於詢問,她們的詢問就像是走一個過場,小孩的答案根本不重要,最後還是會由她們的喜好,去為孩子做決定。
比起的強勢的母親,假裝開明的母親更可怕,她們通常把自己都給騙了!
她們會將自己的意願包裝成是孩子的意願。她們誤以為自己十分開明,如果有日孩子再也承受不了她的控制欲爆發控訴的時候,她們會感到十分錯愕道:「不都是給你自己選的嗎?」
她們認為詢問過孩子的意見,自己就是一位開明的母親了。她們全然沒發現,她們雖然詢問了孩子的意願,但沒有真正給予小孩選擇的權利!
如果你有假開明的媽媽,那麼以下的對話,也許你會覺得十分熟悉。
例如
媽媽:「想留長頭髮,還是剪短髮?」
孩子:「長頭髮。」
媽媽:「但是天氣太熱了,長頭髮容易有熱疹啦。走,媽媽帶你去把頭髮剪短。」
媽媽:「下午想吃蘋果還是小蛋糕?」
孩子:「小蛋糕」
媽媽:「蛋糕太甜了,容易有蛀牙,家裡買了很多蘋果了,每日一蘋果身體更健康,下午吃蘋果吧
媽媽:「想選理科還是文科?」
孩子:「文科。」
媽媽:「文科畢業了不好找工作,還是理科出路多,填理科吧。」
媽媽:「你也覺得這件衣服材質穿得舒服吧?就買這件吧。」
媽媽:「你跟媽媽母子連心,你也恨你爸吧,他根本就不顧家,根本就不在乎我們!」
假民主的媽媽也會養出沒有主見的孩子。她們詢問孩子的意見,但從不尊重孩子的意願,時間久了,孩子明白自己做決定也是白費力氣,他們便也不再去思考自己想要怎樣,而是母親想怎樣就怎樣吧,反正自己沒得選。
假開明詢問意見和情感勒索,通常是一套組合拳來攻擊孩子,不用體罰,只需要用言語就能讓他們變得聽話。
當孩子發現母親并沒有理會理會他們的想法時,他們會抗議。
這時,母親就會使出情感勒索的招數。
身邊很多朋友都有遇過類似以下這個情景
媽媽:「買了魚,你想吃清蒸還是紅燒」」
孩子:「紅燒」
結果晚餐端上桌的是清蒸魚,於是孩子不解地問不是說紅燒嗎?
媽媽:「清蒸煮出來才有營養啦,媽媽還不是為了你好,想讓你吃到最有營養的。」
如果孩子還繼續說:「你都已經決定了清蒸,幹嘛還要問我是想清蒸還是紅燒?你以後就不要問,問了你也不會聽。」
那麼媽媽就會立馬上演苦情戲碼
媽媽:「我都是為了你好,你一點都不感恩,還對我這麼大意見。我這麼遠去買魚,忙了這麼久,就是想你吃了開心,結果你一點都不領情,你真的太傷媽媽的心了。」
這個時候孩子還能說什麼呢?
「媽媽都是為了你好啊!」「你怎麼會這麼沒有良心啊?」「你怎麼能一點都不懂得體諒媽媽的苦心啊?」
在情感勒索下,孩子為了「不傷媽媽的心」,不被媽媽扣上不孝的帽子,而選擇做一個聽媽媽話的乖孩子。
和母親朝夕相處,這些孩子會變得非常敏感,他們很擅長去猜測母親的答案,母親不必再開口,他們也知道母親想要的答案,為了給自己省麻煩,也為了討好母親(討好父母是孩子的天性),他們會給出母親想要的答案,他們會選母親希望自己讀的專業,學校,從事母親希望自己從事的工作,甚至在挑選未來伴侶方面,仍會挑選母親喜歡的類型。時間久了,他們甚至會誤以為這就是自己的選擇。
強勢的媽媽和假開明的媽媽,她們物化了自己的孩子,她們心底認為孩子就是自己的所有物,讓孩子照著自己的喜好生活是理所應當的,她們合理化了一切對孩子的支配行為。
她們養大的孩子,從小就沒有自己選擇的權利,因此他們也發展不出獨立的自我意志。因為從未有機會練習自己做選擇,所以他們長大了也不懂得如何做選擇,總是呈現沒有主見的樣子,等待權威人士(母親,老師,老闆,伴侶)來對他們發號施令。